一做不出题目就又哭又闹,甚至还冒出了“如果不调整到最佳状态就准备弃考”的极端想法。我们对本市部分心理咨询中心采访发现,随着中、高考的一天天逼近,出现焦虑症状的不是普通学生,而恰恰是那些平日让人最放心的优等生。“黑色六月”成了优等生的心魔
“我的孩子最近不知怎么了,经常有愤怒情绪,一遇到难题就哭个不停,眼看就要中考了,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。”日前,某初三学生家长吴女士打来电话,反映自己的孩子这段时间显得十分焦虑。她告诉记者,孩子从小到大一直是年级前10名,可是最近却总是因为一道题做不出来就又哭又闹。吴女士希望孩子不要太情绪化,难题做不出可以求助于老师,可是孩子却总说家长不理解自己。
我们从本市几家心理咨询中心了解到,这些天由于情绪异常、焦虑烦躁而来中心咨询的学生、家长人数比往常有了明显增加,而且他们大多是毕业班中成绩较优秀的学生。一名重点中学的优等生王力也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心理状态———由于最近总是担心高考会考砸,因此做题目总是静不下心来,人变得越来越紧张,现在已经到了坐立不安的地步。“我非常想考进名牌大学,不希望自己在最后一刻突然输给别人。”她坦言这种心态已经成了一种沉重的包袱,压得她喘不过气来。
专家分析
根源:太在意结果
瑞金医院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的金武官教授分析说,出现焦虑的优等生基本都抱有一个共同的想法考试失利后,这几年的书就白念了,面子上也过不去,甚至有些症状严重的优等生居然动了弃考的念头。金武官说,相比普通学生,优等生往往被寄予更高的期望,成绩的优势也使他们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因此太想在考试中胜出,不愿输给别人的心态反而使他们不能正视考试、正视失败。他们现在紧张、焦虑就是因为他们总想着成功,害怕失败,根源在于太在意结果。
太想穿进针眼,手会抖;太想在考试中胜出,心会抖,金武官建议,优等生不要把中、高考当作生命的全部或唯一,要认识到升学考固然重要,但万一失败,生活还得继续,还有别的路可走。他指出,重点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不是问题,关键还是心态要好,要避免急躁的情绪。对于将来要确立方向,但不要太具体,只有把将来放下了,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,真正做到不留遗憾.